微信扫一扫
随时随地学习
当前位置 :
寒门学子的反思:贫穷真的无法改变吗?
 更新时间:2024-04-24 13:48:36

贫穷真的无法改变吗?

寒门学子的反思:贫穷真的无法改变吗?

作者:作者:山羊月知乎网友

知乎上有人提问:贫穷无法改变吗?

题主出身农村,现在京外非TOP学校,研三,计算机专业,马上毕业。

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感觉自己真的输了。

年前在帝都实习,过年回家,再一次被两种价值观的巨大反差所折磨。

公司mentor家的小孩要去美国读初中了。在我家那边我一个远房亲戚家的小孩,即将读高中,前几天问我,电脑是什么。。

题主就是在后者的环境里长大,感觉贫穷在自己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。我所之谓的贫穷不仅仅是说物质,更多的是说精神和眼界。

出生在一个临马路而建造的小城镇,街道上都是土做的。整整二十年在家乡度过,现在觉得自己当时就像是一只困在井底的青蛙,以为那些,就是整个世界。

高中的环境是,晚自习下课后,大家三五成群的翻墙出去通宵,打架斗殴更是家常便饭。老师是专科师范毕业。学生把老师气走气哭是常事。现在觉得他们也蛮可怜。

这样的环境里,坏孩子地位很高。为了维持自己脆弱的人际关系,每次考试,我要故意做错几个题,这样,每次成绩就不会太出格,他们会觉得你是同类,才会“看的起你”。

高中三年没有上过早自习和晚自习,因为自己有个还算可以的脑子。那时愚蠢的我,计算得到,每天班里最勤奋的女生比我多学习七个小时。每次看到她们的成绩变差了,甚至,他们那么努力才比我高两三名,我就会觉得很“欣慰”。

那时,记得晚上有一天回家时,我和同行的小伙伴说,我高中最终的目标是:考上一个最差的一本。

高考是我唯一一次从头到尾做过的第一套试题,考到一半我突然很想逃出去。考语文很慌,因为我不知道两个半小时到底要怎么分配。

后来分数让我觉得自己“赚到了”,我那时说,我是学校里“效率”最高的人。所谓效率,就是分数除以时间。洋洋自得,无知无畏。

读大学是我人生第一次出远门,父母执意送我到三个省之外的学校。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外面的世界,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,我开始喜欢了批判,对于任何事物,我都喜欢找他的不光彩的一面。

大学,是我第一次开口说普通话。我之前从来没有说过普通话,家乡的语调是一种普通话滑稽的变种。

我现在还记得,第一天见到大学室友后,我用家乡话打招呼,他表示根本听不懂我在说什么。

第一次班会,在同学面前用生硬的普通话做了自我介绍,用的是我搜肠刮肚,找到的音节和字眼。

大学的我就像一只把头埋在沙子中的鸵鸟,对于任何我不熟悉的事物,我选择了逃避。自卑,我内心深处慢慢的认识到了和同学的差距。自负,觉得他们每天和自己一样上课,也不过如此。我依旧在用评价高中同学的眼光评价他们。

更可怕的是,我同样鄙视成绩好的学生。就像高中那样。我开始和整天自习的人划清界限,我觉得我是那种不用学习就会很好的人,是的,我虽然鄙视高分低能的人,但是其实考试是我的全部。每次考试,我基本都是及格。我觉得是老师判卷的问题。

我现在仍然觉得非常可怕,自己竟然以那样的心态度过了三年。我鄙视一切比我强的人,尽力找他们的缺点。

大学里对外界接触很少,贫穷让我自觉远离了很多东西。我第一次受室友邀请去吃肯德基,我不知道要怎么点餐,甚至不知道怎么拿吸管。室友嘻嘻一笑,替我解了围。

我是在大一下学期才知道公交和地铁的。我第一次坐公交,以为是随时停的。

大学放暑假第一次回家,去火车站花了三百。第一点自己错误估计交通了,我觉得大城市的交通应该和我家里是一样的。

第二点,我不知道打车应该打那种正规的的士。第三点,我完全不知道打车到底价格多少。当他说三百时,我在脑子中浮现出某一个电视剧,打车到底多少钱呢?

大三寒假,是我第一次开始“思考人生”。当时我浏览了一个应届毕业学长的博客,我惊讶的发现,他居然每天都保持了早读的习惯。我却没有一天早起过。

大三寒假,有人开始保研了。我对此嗤之以鼻,觉得那些人不过是成绩好,“高分低能”罢了。

当时,自己心里最佩服的是那些“剑走偏锋”的人。考试挂科,毕业拿百度微软offer的人真牛逼。

但我知道自己是找不到好工作的,我内心心有不甘。觉得自己真正失败,我第一次有奋斗的想法。我决定考研。

贫穷的烙印再次影响了我,我选择了考本校。考那个名不见经传的本校。我没有选择去拼一拼,因为我害怕如果考北京的学校,我失败了会怎样。

大三寒假,是我大学以来第一次,第一次,正式,阅读,英语,文章。我现在都不知道四级,六级是怎么过的。也不知道大学英语课是怎么混过来的。

也就是这个时候,我开始去了解他人,了解那些拿到保研资格的学生,了解那些本科拿到国外名校offer的学生我那时对国外学校毫无感觉,觉得申请国外学校是电影里才有的事。

从那时起,到现在。一直在了解他人,慢慢的开始觉得自己输了。自己一辈子也不可能赶上,甚至超过他们了。

我所指的并不是物质的贫穷。是物质的富有带给他们的眼界和精神层次。就是这些东西,是我所欠缺的,是我永远得不到的。

也在努力的开始做事,让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。但是总是不自觉的和同龄人比,想做到和他们一样优秀。总是渴望又不可及。真的输了。

出生贫穷的我总是感觉融不进北京这所城市,当和同事一起吃饭时,找不到共同的话题。当他们说起哪里哪里旅游,哪里哪里好玩时,我总是不知道说什么。甚至关于某一个电影,某一个事实,我都表述不出自己的观点。因为我不知道怎样的观点算主流,是不是自己的观点太负能量。在城里太羞涩,不知道怎么开口大声说话。总是觉得自己比不过别人,什么都不行。不知道自己的另一半在哪。

向往更好的生活,心理负担很重。想去留学接受更好的教育,却深知家庭难以负担高昂的费用,自己不争气拿不到奖。遇事不敢尝试,总想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。做事怕出丑。

请问,如何才能改变贫穷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烙印?或者说有什么做法可以尽量减轻?

以下是来自“知乎@山羊月”的回答

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,从一张照片讲起。

这是我的博士同事,Naphet,10月20日下午3点,他正式打出了他的博士论文,完成了四年的博士生涯。

Naphet 来自津巴布韦,世界上最混乱的国家之一也许没有之一。他没有谈他的童年,但我知道那一定不是我可以相比的。他从家乡出来后,成功地申请到了我们学校的 PhD,并且获得了英国国籍。这中间的努力,真的是我难以想象的。我至今深深记得,他去参加他的博士论文答辩的那天,抱着一本300多页厚厚的博士论文,像抱着一个婴儿那么珍惜。他的论文做定量的,主要工具是spss 程序,我曾经问过他从哪里学的 spss,他和我说,他在网上自学的。

在读博的三年时间里,他就通过看 Youtube 的在线视频来从0开始学习 spss,如今,他的论文里充斥着各种精致的公式,而我的论文相比之下是如此的苍白无力。但他的论文还是没有通过答辩,因为我们学校新来的一个女老师质疑了他的方法,他很愤怒,因为他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学校的老师竟然不支持他,但他没有气馁,而是继续每天早出晚归地来研究室修改论文。

他是有两个孩子的单亲爸爸。女儿已经上了高中,儿子才几个月大。他白天要在家里带孩子,晚上到火车站开出租车补贴学费和家用,挣来的钱还要寄回津巴布韦老家。因此他白天在家里通过远程桌面连接学校电脑学习,只有在晚上五点以后,他的女儿放学回来能照顾自己的弟弟,以及出租下班的时候才能来研究室学习。

他周末的时候从来不回家,睡在出租车里,这样能多挣钱。而他一旦坐下,就会一动不动地全神贯注地开始工作。我有时候都很奇怪他从哪里来的精力,能够一边打工一边学习,并且能够如此专注。每每午夜十二点半,我离开研究室,而他仍然坐在电脑屏幕面前,专心调整着他公式的参数。

Naphet 的女儿非常优秀,她6岁的时候来到他身边。他充满自豪地同我分享了她女儿在 BBC 演讲比赛中获胜的演讲,并且告诉我她是英国青少年议会的议员,教区领袖,学校青少年协会的领导。“她的生活非常自律,比我更加自律,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哪个17岁的孩子能够像她那么生活。”他对我说。在他女儿十五岁参加的那场演讲中,她把英语称之为杀手,并且分析了外国移民在英文环境中面对的语言困境。

“我没有写一个字给她,都是她自己写的。我把这个视频用到了我的课程社会学的想象力中,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课题。”Naphet 非常自豪地对我说。我真的很震惊一个十五岁的女孩能够对环境有如此的敏感性。我提醒 Naphet 不要让她过于骄傲,他和我说:“我从来不夸奖她,我只是告诉她需要面对的挑战。她能够完成每一项挑战。”

他曾和我分享了他求职失败的经历,原因竟然是他过于优秀。三年博士期间,他获得了多个教师资格证书,比他的面试官还要优秀。结果可想而知,他精心准备的演讲反而害了他,实在是十分荒谬。但他没有气馁,他和我说:“我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博士毕业,好让自己有更多的自由去寻找更好的机会。”他的教学经验之丰富,远远超过了他的同辈,连他的面试官也只能嫉妒地说:“你实在是走的太快了。”

我问他关于论文引用的问题,他却反过来向我求教我使用的引用软件,等我介绍完之后他掏出本子认真的记录着:“这个软件很好,我以后也要让我女儿试试。我现在就在为她准备大学需要面临的一切。”那一刻,我真的感觉到为什么人们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什么样的人是优秀的人?自强,自律,虚心,不骄不躁,永远充满信心,这样的父亲有这样的女儿,一点也不奇怪。

人在海外,社交圈很小,因此他给我的触动反倒更大。我第一次认真思考了何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。他没有钱,所以出去工作,他没有知识,所以上网自学。他面对着所有的不公正,却充满了自信的微笑。他对我说:“我要尽快完成我的博士,向我女儿证明我可以做到这一切。”是的,他一定可以的,我一点都不怀疑。反观我自己,在每一点上都放佛要被压榨出一个大大的“小”字来,我连对比的勇气都没有。他那岩石一般英朗的笑容背后有多少辛酸,多少委屈,我无法猜测,但我看到的是,他如同钟表一样准时的每天来到研究室,坐下,学习,创造着属于他和他女儿的未来。

他在论文的致谢部分写着:“献给我的母亲和我的四个兄弟,献给我过世的爸爸和五个叔叔。”

“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我母亲了。”他看着我读完了致谢之后说。

“你是怎么走过这一切的呢?”我问。

“压力。生活挤压着你,你只有前进。我所获得的一切都是靠我自己的双手得来的。”

他,是他们五兄弟中唯一走出来的。

很多时候,Naphet 这样的人是学不来的,但我想,他本身也许就是一个答案,在我们陷入迷茫和懦弱时,在我们给自己的人生拼命找借口时,带来一个声音:

贫穷不能改变吗?

能!

字典网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不够精彩?
最新更新
PC端 | 移动端 | mip端
字典网(zidianwang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电话:  邮箱:
Copyright©2009-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.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-7
lyric 頭條新聞